第1089章
??随着人口的填充,各方面的资源都向着北方汇聚,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 ??至于教育自不用说,教育乃国之大计,再苦不能苦学生,再穷不能穷教育。 ??针对前后世的经验,罗幼度对科举进行了一定的改革。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展开了限制,也取消了官员的举荐名额的传统,在野学子严格按照,乡试、州试、省试、殿试流程来走,同时在这基础上开了一个后门:地方毕业大学生能够跳过乡试、州试,凭借大学文凭,直接参加省试,以此鼓励更多的学子考读大学。 ??每次科举,罗幼度还会让国子监统计一个榜单,记录各科中举进士名额,根据他们背后的学校列出一个排名,授予不同的奖励,甚至经费支助。 ??南方学习氛围浓厚,面对良好的教育环境,涌现出了不少的人物。北方本就人少,又受契丹统治多年,很多方面都不及南方。 ??而北方的情况又与漠北、漠南、辽东戚戚相关,对北方的关注,罗幼度远胜南方。 ??萧绰将手中的资料呈上,说道:“陛下,臣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。” ??“说!” ??罗幼度笑盈盈的看着面前的萧绰一眼,目光落在了对方呈献上来的名单之上,心中却颇为感慨,这小姑娘实在太厉害了,真有从政的天赋。 ??罗幼度的最初想法就是给萧绰一个女官的身份,让她负责皇子皇女以及贵胄子女的教育工作,便如历史上的博士韩兰英以及唐朝的宋氏五女一样。 ??萧绰很珍惜此次机会,在处理完本职工作以后,她借着自己国子监助教的身份,在国子监与上下同僚打成一片,尤其是国子监的监正戚同文,对于萧绰更是欢喜,特地收她为学生。 ??这个戚同文可不是一般人,华夏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,睢阳学舍创办人杨悫的学生。睢阳学舍也就是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的前身,现在为应天大学。 ??戚同文继承师业,继续在睢阳学舍办学,人称“睢阳先生”,历史上从睢阳学舍走出来的学子,于北宋初年,登第者就有五六十人之多。 ??罗幼度在选择国子监监正的时候,连下了三道旨意,这才将戚同文从应天大学请到了京畿,担任国子监监正,总理天下教育。 ??萧绰本就有了才女之名,被戚同文收为弟子以后,更是取代了昔年的周娥皇,成为了京畿第一才女。 ??萧绰在国子监也是如鱼得水,以弟子辅助恩师的名义,协助他处理国子监的公务,成功晋升为国子监博士。 ??萧绰晋升如此之快,自身能力是其一,但有一个军功在身荣妃姐姐也是关键。她从来不忌讳自己的身份,利用她姐姐的时候,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,天生的政客思维。 ??罗幼度关注教育,经常与国子监接洽,了解各地的教育情况。 ??萧绰凭借特殊的身份,又接下了这个任务。 ??萧绰说道:“江南文风鼎盛,他们的综合成绩皆胜于中原北方。” ??罗幼度闻言颇为无奈,确实如此,江南文风极盛,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整体文化水平高其他地方一截,科举取士,高中进士者,江南学子占据其中一半。 ??中原、北方、巴蜀、关中、陇右、凉州等分另外一半。 ??“臣留意了今年南北大学传来的消息成绩,发现北方学子在数学、物理方面的成绩较之南方学子更为优异。” ??萧绰知道罗幼度在为南北两地文化差异的不同而烦恼,语气中带着几分愉悦。 ??罗幼度听得一怔,他到是没有发现这个细节,拿着手上的资料,细细查看,还真如萧绰说的一样,数理方面的知识,北方学子接受的很快,反倒是南方的学子在这方面不是很理想,尤其是平均成绩。 ??他微皱眉头,细细思量,想明白了缘由。 ??多半是如此了。 ??江南重文学,他们以高中进士为荣,至于词殚文律科、岳牧科、词标文苑科、贤良方正科、茂才异等科、文经邦国科等科目都不在考虑之中,只有对于自己信心不足的,或者没有考上的才会选择别的科目。 ??其中数理科是最不受江南学子待见的,不过就算如此,最近几届的数理科考生依旧是以江南、中原人为主。 ??现在实现了反超,多半是因为实用。 ??文学装逼大于实用,相反数理能够融入生活。 ??河北、幽州是银币、金币推行的试点区域,加上人口迁徙,百废待兴,不管是建筑还是贸易,甚至是测量都跟数理有关。 ??生活中处处用得到,自然有人去学,新科数理本就面世不久,南北差异不大,很容易就追了上来。 ??罗幼度看了萧绰一眼,说道:“你觉得为何?” ??萧绰道:“臣以为关键在于‘务实’。” ??“好一个务实!”罗幼度笑赞:“说得好,相比浮夸,朕更喜欢务实,求真。朕就觉得,都是一个脑袋两个眼睛,谁又会输谁?” ??他记得历史上南北文化断层更加夸张,面对这种情况,朱元璋甚至不得不搞出南北榜,南北卷,以平息南北差异。 ??这种南北榜,南北卷是有一定弊端的,会造成严重的地域派系区别。 ??不过明朝的时候,北方人沦陷数百年之久,彼此的文化发展已经不在一个档次,不分南北榜,南北卷,北方永无出头之日。 ??朱元璋分南北榜,南北卷也是无奈之举,总不能真的不管不顾,直接引发对立。